火罐,拇指,吸力,食指,局部

提問: 怎么走罐?怎么捏肌? 問題補充: 我去問中醫,說我年齡小了不給走罐。。。那捏肌是什么?怎么做?2010-04-25 01:54 提高懸賞15分 医师解答: 走罐術是中醫傳統拔罐療法中的一種操作方法,它是延伸拔火罐“吸力”為動態“滑動摩擦力”,即將單罐的負壓吸力與走罐時的摩擦力,共為合力,作用于人體體表皮層。通過掌握走罐的速度、頻率、密度,控制合力的大小、方向、作用力點,有可能達到選擇性和增強吸拔的強刺激、弱刺激,調節人體臟腑、經絡氣血功能,起到防治疾病作用。走罐術簡便驗廉,可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積極推廣。  如何走罐  1.術前準備  定位。對患者進行辨證診斷后,按走罐時的體位要求,安排病人合適坐位或臥位,暴露局部皮膚,取穴定位,常規消毒后涂少許液狀石蠟油潤滑皮膚。  拔罐。按走罐需要,選擇大小合適、罐口光滑的罐具消毒后拔罐。  2.辨證施術  掌握拔罐吸力。輕吸:拔罐后,罐內皮膚被負壓吸收突起約3毫米左右,或采用“中、小號”火罐吸拔;重吸:罐內皮膚約吸收突起4毫米左右,或采用“大號”火罐吸拔。  啟動走罐術。術者一手按住罐旁近端皮膚,另一手握住罐具,用力向遠端推移,并折返重復移動數次。  控制走罐頻率。緩走:約每秒鐘將火罐來回推移1次;快走:約每秒鐘將火罐來回推移2次。  吸力與頻度組合。按臨床需要,選擇輕吸緩走、輕吸快走、重吸緩走、重吸快走等方法。  掌握走罐時間。每一組穴位一般按需分別走罐約5~10秒鐘。  密切觀察罐痕。按需走罐至局部皮膚出現淡紅色、紅色、深紅、微紫。  治則治法。一般以重吸、快走、較長時間、膚色出現深紅或微紫程度為強刺激,適用于實證病例,或背腰、四肢部位的走罐;以輕吸、緩走、較短時間、膚色出現淡紅或紅色為輕刺激,可用于虛證病例,或胸、腹部位的走罐。  治程安排。急性病癥,第一次走罐后,視病情和局部罐痕吸收情況,必要時,可隔12~24小時,或異位另選穴位再行走罐;慢性病癥、康復病例,一般須間隔3天左右施走罐術一次,3~5天為一療程,休息兩周后可繼續施行走罐術。  注意事項。走罐術一般以背部肌肉豐厚部位為宜。胸部走罐時,以“輕吸緩走”法度為主,火罐應稍微上提,不宜用力往下撳按,以免損傷胸脅軟骨。腹部走罐時,同樣以平推略帶上提為法,防止損傷內臟。腰背部走罐,亦應避免暴力和不必要的大面積、長時間的“拔走”,或“罐痕”未吸收而反復“拔罐與走罐”,引起不必要的損傷和意外發生。對凝血機制較差的病人,或局部皮膚有潰瘍、炎癥等病灶者,孕婦等,均禁忌走罐。本文來自:大眾醫藥網 http://www.51qe.cn/zy/2009/110748.html 中醫的“捏脊”療法中醫的“捏脊”療法  捏法作用于背部稱為捏脊或捏積。捏脊不僅可用于兒童,而且也可用于成人。捏脊能很好地調節臟腑的生理功能,特別是對胃腸功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。捏脊能調理胃腸蠕動,促進消化吸收,提高人體抵抗力的作用,并對失眠有一定效果。捏脊方向為自下而上,從臀裂至頸部大椎穴。一般捏3~5遍,以皮膚微微發紅為度。在捏最后一遍時,常常捏三下,向上提一次,稱為“捏三提一”。  捏法分三指捏法和二指捏法,具體操作如下:  1.三指捏法:兩手腕關節略背伸,拇指橫抵于皮膚,食中兩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膚處,以三指捏拿肌膚,兩手邊捏邊交替前進。  2.二指捏法:兩手腕關節略尺偏,食指中節橈側橫抵于皮膚,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膚處,以拇指、食指捏拿皮膚,邊捏邊交替前進。  捏脊的動作要領如下:  1.應沿直線捏,不要歪斜。  2.捏拿肌膚松緊要適宜。  捏脊應注意以下幾點:  1.捏拿肌膚松緊要適宜。  2.應避免肌膚從手指間滑脫。  3.應沿直線捏,不要歪斜  操作時,患者俯臥。醫者立于旁側,用雙手食指中節撓側向前下方推按,同時雙手拇指捏拿起皮膚。從下腰部沿后正中線向頭頸部徐徐捏拿上移,邊捏邊放邊上提至大椎穴處,一般反復3~5次。要求著力輕柔、均勻、靈活、連貫,使患者易于接受,該手法也可醫者雙手手心向下,輕放于施術部位,以食指、拇指的對指作捏拿起皮膚,完成捏脊動作。  捏脊療法有疏通經絡、調整陰陽、促進氣血運行、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。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為突出。臨床常用于治療:  小兒適應癥:小兒疳積、消化不良、厭食、腹瀉、嘔吐、便秘、咳嗽、夜啼等癥。  成人適應癥:胃脘痛、胃下垂、嘔吐、失眠、婦女月經不調、痛經、逆經、排尿功能異常、不孕、虧血等虛寒性質的一類疾病。  脊椎部皮膚破損,手法可以引起局部出血、感染加重者。患有疔腫、皮膚病者如濕疹、牛皮癬等可使皮膚感染擴散,不可使用本療法。有椎體腫瘤、結核、骨折、嚴重的骨質疏松癥者,不宜使用本療法。急腹癥需手術及孕期婦女不宜本治療,否則會加重病情或流產。極度疲勞、饑餓或飽餐后半小時內,嚴重的心臟病、急性傳染病禁用或慎用捏脊療法。  注意事項:  1.本療法一般在空腹時進行,飯后不宜立即捏拿,需休息2小時后再進行。  2.施術時室內溫度要適中,手法宜輕柔。  3.術者要注意檢查病情,明確診斷,確定治療方案,治療時要集中注意力。若是小兒患者,要態度和藹、溫柔,使其不產生畏懼感,防止哭鬧。體質較差的小兒每日次數不宜過多,每次時間也不宜太長,以3~5分鐘為宜。  4.在應用此法時,可配合刺四縫、藥物、針刺、敷臍等療法,以提高療效。  5.患者治療期間要注意飲食禁忌,要吃易于消化的食物,禁食過酸、過甜、油膩之物,以及蕓豆、螃蟹等易至腹脹嘔吐之食物。如果是哺乳期小兒,亦不應食用上述食物。整理資料參考《家庭科學》網以及《手拉手,兒童健康》網。你所說的捏肌應該是“捏脊”或“捏積”。之所以醫生不給你用“走罐”有兩個原因,一是年齡太小。二是身體瘦弱,背部肌肉不夠發達不適合做走罐。僅供參考。希望對你有所幫助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lyp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